咨询热线:
189-1239-9691

中国航发哈工人范继承:十六载磨砺毫厘显匠心

时间 :2023-04-05 作者 : 来源: 浏览 : 分类 :行业动态
十六年的刻苦钻研,十六载的不懈追求。中国航发哈轴车工范继承不仅对工匠精神有着特殊的理解,更将车削技艺练就得炉火纯青,精度甚至不足头发丝直径的1/5,成为航空发动机轴承生产加工的技能专家。 无悔的选择执着的追求 航空轴承与普通轴承不同,它的工作环境可以用“炼狱”来形容,不仅要以每分钟上万转的转速长时

    十六年的刻苦钻研,十六载的不懈追求。中国航发哈轴车工范继承不仅对工匠精神有着特殊的理解,更将车削技艺练就得炉火纯青,精度甚至不足头发丝直径的1/5,成为航空发动机轴承生产加工的技能专家。

    无悔的选择执着的追求

    航空轴承与普通轴承不同,它的工作环境可以用“炼狱”来形容,不仅要以每分钟上万转的转速长时间高速运转,还要承受各种形式的应力挤压、摩擦和超高温考验。航空发动机轴承研制一直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短板。

    中国航发哈工人范继承:十六载磨砺毫厘显匠心

    2001年,范继承进入中国航发哈轴的前身――哈尔滨轴承集团航空航天轴承分厂从事车加工工作,从此与航空轴承研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当时的老厂区条件较差,有人说:“小伙子,工厂这么艰苦,来这儿你会后悔的。”范继承却想:“条件是艰苦了点儿,但我是来工作的,不是来享福的。想到自己亲手加工的产品能飞向蓝天,我感到万分光荣。

    ”为加快高端航空发动机轴承研制,国家专门成立中国航发哈轴,范继承更加坚定了投身技术攻关的决心。

   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由于他的刻苦努力与一丝不苟,范继承很快就成为了工部的骨干力量。壁厚0.5mm壁件,用手轻轻一拿都会变形,他却可以卡在高速旋转的车床上进行车削,且加工精度竟能达到惊人的0.015mm,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/5细。

    创新创优创效敢想敢争敢做

    一型轴承的保持架内径要求表面粗糙度小于0.8,过去都要经过仔细磨削才能实现,但磨削难度极大、周期又长,单是调试设备往往都要耗费两天时间,严重制约整体的生产进度。为了打掉这只“拦路虎”,范继承多方查阅资料,找到了用普通车床精车表面粗糙度最佳状态能达到0.8的技术参考。他找到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,大家对这个相当于挑战极限的加工方案十分谨慎,尤其是考虑到车间现有的都是老旧车床,更不敢轻易点头。但他坚信,办法是人想出来的,行不行总得试试,万一成功了呢?在他的坚持下,部门最终决定让他一试。从设备转速、进给、切削余量、刀尖的角度、工装的装夹面积等方面,他进行多次试验与调整,最终产品的表面粗糙度居然达到了0.63,成功完成了产品提交。

    在工作中“另辟蹊径”帮助范继承攻克了许多难题。一型产品国外在加工锁点时,一直都是用砂轮磨片进行加工,这种加工方式稳定性差,容易烧蚀工件。他另辟蹊径在万能卧式铣床上用锯片铣刀加工出了该产品,用这种“以铣代磨”的方式,成功消除了工件烧伤现象,大幅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率。范继承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创造了几百万元的价值。

    传道授业育人育心

    范继承敬业奉献、刻苦钻研,不但自身技术高超,而且教授徒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。“一切手工技艺,皆由口传心授”,他传授技艺的同时,也传授着耐心、专注与务实的精神。他带徒弟的时候,首先教的就是工作态度,要求每名徒弟先在思想上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,做到“先做航发人,再做岗位事”。他常对徒弟说:“我们可以当不成大国工匠,但一定要有工匠精神。这不是空谈,工匠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,在日常工作中,磨好一把刀是工匠精神,加工好一件产品也是工匠精神。”在他传授技艺的过程中,也不都是千篇一律,而是根据每名徒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方案。如今,他带出的多名徒弟都已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。